Categories
未分类

Jasper使用体验与AIGC在SEO中的能力和应用

前段时间,在一个英文SEO项目中试用了一下Jasper(一个AIGC工具)。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它帮我生成英文的文章,这些文章需要有比较好的SEO效果,这也是Jasper所宣称具有的能力。但试用7天下来,用它写了2篇短文章,就已经比较确定它的局限,所以没正式付费。由此也引发了我对于目前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用AI生成内容)在文本领域能力的一些思考,在此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

可完成

首先,对于“完成性”来说,Jasper是没问题的。它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很快地生成可读的文章。这里的要求可以包括主题、大意,甚至是语气。AI生成的文章语法问题几乎没有,如果你修改了内容,Jasper也接入了Grammarly帮你提示和修改语法问题。还接入了Copyscape来做查重,而且它生成的文章一般重合率也比较低。

但是这种“完成性”,在SEO方面,却不等于“可用性”,尤其是对文章质量有要求的话。它写的文章,和它所接入的ChatGPT的回答一样,只能说是毫无新意的平均水平。如果你的网站大量充斥着这种内容,我想很快就会被Google认为是垃圾站。

细想其原因,也觉得合理。写文章的过程,如果进行抽象的话,可以分为信息收集和组织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对于目前AIGC工具的能力来说,都还有些问题。

AIGC文本内容的缺陷

在信息收集方面,由于我要写的主题是相对“蓝海”的领域,即现有的相关内容不多、质量也不高。目前AI大模型还不具备从大量无意义和不准确的信息中,准确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因此,它生成的文章充满了无意义的内容,和失实的信息。对于“红海”领域,也许这两种情况会少一些,但是由于“红海”领域本身竞争比较激烈,优质内容较多,这样的内容想必也不能获得好的SEO表现。

在信息组织方面,AI大模型还不具备在较长文本长度的范围内,收敛逻辑的能力。比如让它写某个主题的文章,它可以做到围绕这个主题从各个方面生成平均水平的内容,但它没法就一个思路层层推进从而形成有价值观点。这个问题在“蓝海”内容领域尤其明显,如果是“红海”的内容领域,由于现有内容人家本身可能就有这种层层推进的逻辑存在,它“借鉴”一下也许也有可能。这点我在跟Bing Chat的沟通中,也能看得出来,GPT是具有一定的上下文逻辑能力的。但同样地,在“红海”领域,它能模仿现有内容生成较“蓝海”领域质量较高的内容,但这样的内容在SEO中要跟它所“借鉴”的原创内容相比,就不行了。

模仿

信息整理和组织,这是人类的写作方式。更准确的说法是,AI并没有组织信息的能力,它只是在模仿有组织的现有内容而已。

综上,GPT现在的能力,仅能根据现有内容的质量,生成平均水平的内容,而这种内容在SEO中是没有优势的

AI在文本内容生产中的优势

那什么是AIGC现在有优势的方面?应该还是信息的收集和组织。只不过AI给出的结果,不能直接当做最终的内容,而只是给人类提供信息和开拓思路。

所以,我现在写SEO文章的工作还是大大地被AI赋能了的,只不过不是用它来直接生成文章。而是像现在AI的主流应用方式一样,把它当成一个Copilot,快速给我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思路,解放我的脑力和时间,专注在最核心的思考上去。

如果是这种用法的话,Jasper并不是个好的工具,即使不考虑它昂贵的价格。免费的Bing ChatPerplexity都是更好的选择,前者是用聊天的方式调用GPT的能力,用法比较丰富,后者是GPT赋能的搜索引擎,适合用来搜索确定问题的答案。

Jasper类应用层AIGC工具是否值得使用?

关于Jasper,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都属于在应用层优化Prompt调用GPT,很多我还用不到。但大体上应该跟我的使用效果差不多,对于内容创作者的价值,可能取决于其自身的水平和业务体量。

就是说如果你自己调用AI写某类内容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那Jasper可能比不过你;但如果你是某类内容的小白,Jasper可以帮你迅速达到平均水平。业务体量就是你对内容的需求量有多大,如果体量巨大,Jasper相比人是可以提升效率的;同时和大体量所带来的收益相比,Jasper的价格可能就会显得不那么贵了。

推荐阅读:

Jasper.ai 15 亿美元的 GPT 套壳?有护城河么?by AI炼金术

Categories
未分类

关于内容媒体形式(文章、音频、视频)的新思考

上周末开始在老早申请的一个公众号上更新文章了,还把公众号改了新名字。原因是我觉得AI时代来临后,人类社会很多东西都会被改变,尤其是跟生产力相关的东西。而唯一不会被改变,或者说至少很难被改变的,就是人类独有的、有实体存在的、寿命在百年左右的生命的生命体验。


所以打算用那个号更新一些我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类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上周末更新的这篇文章:AI降临后,我把公众号名字改了。

为什么选择文章的形式?

​之前「内容创造者」这个号一直比较倾向于用视频的形式来表达内容,原因是之前确实觉得视频是将来的趋势。加上我个人之前的状态比较差,没有精力阅读文字内容,就认为大家跟我一样,应该更愿意看视频。

其实现在以上判断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之前比较焦虑地想要获取更多关注,所以选择了最主流的受众。而现在我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对于我想要做的事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内容创造者」这个产品的价值,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现在觉得,并不需要那么急躁,一切可以慢慢来。

不同媒体形式内容的创作成本

更理性地分析这里面的原因,首先是生产成本的不同。

文章、音频(播客)、视频三种媒体形式,在生产成本上,是递增的。写一篇文章,可以随时、随地,几乎不需要什么准备。录播客的话,首先需要写一个大纲,写这个大纲其实已经跟写一篇文章的成本差不多了;然后需要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环境,还要保证录音时自己的声音状态。录视频的话,基本上是录音频的成本(本身已经包含了写大纲即文章的成本),再加上对环境和个人增加了视觉方面的要求,就是环境不能太杂乱,然后你至少得洗脸洗头吧?所以说,三种媒体形式的生产成本,不但是递增的,而且是套娃的。

而内容的生产成本,对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个人内容创造者来说,基本决定了单位时间内容的产量,即内容的更新频率。内容的更新频率有多重要,就不在这篇说了。我之前多次断更,教训也是很深刻的。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以自己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恰巧昨天听了李善友教授的新课直播,也是类似的感觉。我是产品出身,“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几乎是成了我工作中的本能。现在“背离初衷”,也是一种进化。

美好作品:如何把手头的工作变成艺术? by 李善友
美好作品:如何把手头的工作变成艺术? by 李善友

不同媒体形式内容的消费成本

(以前我会把这部分放在首要考虑)

内容的消费成本,就是受众(用户)在看你的内容的时候,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文章、音频、视频,消费成本原理上应该是递减的,这与生产成本正好相反。但这是建立在用户单位时间只做内容消费(读文章、听播客、看视频)这一件事的时候。但实际情况要更复杂,这就要提到产品设计中的另一个概念——场景。

一般情况下,读文章和看视频的时候,用户大部分时间都是不会一心二用的,读文章就是读文章,看视频就是看视频。虽然可能随时分心到一些临时任务上去,但基本上还是“一心一意”的。当然有些用户有些时候会把视频降维成音频,不看画面只听声音,这种情况也是少数。所以考虑这两种媒体形式的消费成本,主要考虑“一心一意”的场景即可。

但音频这时候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有它独有的特殊消费场景,就是几乎不会“一心一意”,只有“边听边…”。我之前上班的时候,一般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大内密谈」,有可能是在路上走着、在地铁上站着、在公交上坐着、在便利店买东西。现在的话,就只有边洗碗边听了。甚至对于人类来说,音频是没法“一心一意”地消费的。除了英语听力和听开会录音,我没试过一心一意地消费音频内容,太反人类了以至于都没有试过尝试。如果硬着头皮尝试的话,估计会控制不住走神。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心一意地消费音频内容,甚至比专心读文章都费劲(成本高)。

这就让音频成为了消费成本最低的媒体形式,因为它不占用用户额外的时间,而是伴随着其他生活必要任务的完成而完成,甚至让用户有种花费同一份时间获得双倍成果的感觉。

但这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弊端,就是用户每天的音频消费时间是受限的,是跟他的生活习惯同步的,就是说他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边听边…”。我最近很多AI相关的信息都是听播客听来的,但是我每天听播客的时间只有洗碗的时候,这就导致我想多听点都不行,除非我改变生活习惯,每天出去锻炼身体。不同用户画像每天的音频消费时长是不同的,这个是每个内容产品需要自己去考虑的。

不同媒体形式内容的创作状态

文章的创作状态是最纯粹的,我今天早晨写这篇之前,我都不知道我会写什么,会写多少。我只是最近有这样一些零碎的想法,有这样一些感受想要分享给大家,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写,最终写成什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而且写完之后也不需要太多额外的工作就可以发布了。

另外,写文章可以超越线性限制。

就是我可以写着写着,跳回前面再写一点;或者写到这里卡住了,先跳到后面写一点;甚至写了一段觉得不对,或者发布之前觉得不好,可以再修改一下。你基本上是你的文章内容的神,可以任意地摆弄它,直到你满意为止。

这么说你可能感受不到,举个例子。人类是一种三维生物,生活在四维时空之中(空间三维+时间一维)。你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来回地走动,却无法在时间之中来回地穿梭。你早晨离开家去上班,晚上下班后还可以回到这个家,早上忘记仍的垃圾袋,晚上回来可以再去扔。但你扔完垃圾就玩了一个通宵没有睡觉,第二天早上又到了上班的时间,你困得不行却没法回到昨天晚上再睡一觉。这就是人类在时间维度上的线性限制,而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你就是突破了这种限制的神。

电影《星际穿越》台词

你可以任由你的想法发散地出来,然后再任意地调到一种线性的逻辑上去,把它坍缩成一篇实体的文章。这一刻,你就成了神。

但音频和视频不是这样的。

虽然音视频的创作过程都套娃了一个文案的编写过程,但音视频的文案脚本却不能写的像文章一样,因为你要留白给录制的时候进行临场发挥。不然,录制就变成了念逐字稿,最终的内容呈现会变得非常生硬。当然还有一种是像「渤海小吏」一样,把逐字稿念出境界,但这对内容类型、文案水平甚至语言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

如果是写脚本,而不是写文章,那你就要抛弃感性甚至神性,进入纯粹的理性思维状态。因为你要为以后的录制做准备,在录制的时候你的精神主要集中在声音、表情、动作上,而脚本需要做到瞄一眼就知道大意。

而当你真正进入录制阶段时,你就从写文章的神,重新变回了一个普通的人。你要保证声音状态,保证画面美观和你的形象美观,你没法通过你的文案内容让听众/观众忽视声音和画面的瑕疵,甚至像读到好文章的读者一样幻想出一个他认为跟文章质量匹配的声线和颜值。你可能说话会打磕巴,不自觉地做出奇怪的表情。最主要的,你没法保证你脚本中的留白,在录制时都会发挥出最好的状态。而如果某段内容表述不清,或者没发挥好,你没法把其中好的留下把不好的修改,你只能重新录一段,天知道你会录成什么样子?因为在多维信息内容的录制中,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三维生物,你只是演员,而不是编剧。

但音视频的创作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只是不像写文章一样拥有超高的自由度。换句话说音视频内容的创作,追求的不是完美与自由度,而是身在其中,接受限制,感受过程。

就像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一生。

Categories
未分类

那些在GitHub上开源的盈利项目

本文列出“每天1个黑客案例”系列文章中收录的,在GitHub上开源的盈利项目。

这些项目就开源程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完全开源。
  2. 提供开源的版本。
  3. 一开始开源,商业化后不再开源。
  4. 基于开源项目开发而成。

此列表会持续更新,也欢迎大家留言提交此类开源的盈利项目(不限于GitHub)。

1. Ghost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tryghost/ghost

Star:27751

项目简介:

帮助内容发布者搭建和运营在线内容的开源平台,支持博客、在线杂志、和新闻媒体网站。专注于内容发布的“WordPress”。

截止2017年1月,Ghost.org注册用户达到600,000人。

盈利能力:$93,000/月(2018.9)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专注内容发布的“WordPress”:Ghost

2. Sidekiq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mperham/sidekiq

Star:9085

项目简介:

Ruby后台进程框架,包括开源版、专业版和企业版。

盈利能力:80,000美元/月(2016.11)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Ruby后台进程框架:Sidekiq

3. FireFTP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mimecuvalo/fireftp

Star:88

项目简介:

浏览器中的FTP/SFTP插件,在浏览器中通过FTP/SFTP连接服务器。作为Firefox浏览器插件共13年、总计超过2500万次下载,顶峰时期每天有100万活跃用户使用。

盈利能力:$1,000/月(2004-2017均值)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浏览器中的FTP工具:FireFTP

4. Sidebar(Powered by VulcanJS)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vulcanjs/vulcan

Star:7060

项目简介:

Sidebar每天分享5个设计方面的优质链接,其网站Sidebar.io使用开源框架VulcanJS搭建。

盈利能力:$3,000/月(2017.8)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每天5个优质设计链接:Sidebar

5. Bankfeeds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guillegette/stripe-to-xero

Star:11

项目简介:

Bankfeeds是一个帮助中小企业把Stripe交易导入Xero的SaaS。

作者Michael一直就有这样的需求,他Google过,也使用过一个不完善的产品,但效果都不好。后来他偶然在GitHub上发现了这个项目,于是和项目的开发者合作创建了Bankfeeds。

盈利能力:2,300美元/月(2018.8)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帮巨头产品修“BUG”:Bankfeeds

6. Commando.io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commando/commando

Star:428

项目简介:

服务器管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Web端的SSH控制台,让操作服务器变得更加容易。

Commando.io目前已不再提供开源版本。

盈利能力:2,000美元/月(2016.8)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服务器管理SaaS:Commando.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