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内容订阅

By makers, for makers:湾区日报

若视频无法观看,请点击Bilibili~

产品概况

湾区日报 每天为中文读者选出5篇关于技术和创业的英文文章,并附上简短的中文评论。发布于2014年8月,现通过国内外12个渠道进行分发:

Wanqu.coRSS微博IOS APPAndroid APP微信公众号Chrome消息推送Email订阅TelegramTwitterFacebookreddit

截止2019年10月,总计215,000人次通过各种渠道订阅了湾区日报(已不再保持日更)。


盈利方式

湾区日报 通过以下方式盈利:

  • Google AdSense
  • 赞助商广告
  • 捐赠(包括网站捐赠和Patreon赞助)
  • IOS应用内购买
  • 各种affiliate项目
  • 卖T恤

根据IndieHackers的数据,湾区日报在2016年的收入水平是$1200/月,最新的收入数据尚不清楚。


价值&定位

为中英双语读者精选优质的关于技术和创业的英文文章,以中文短评做推荐,有兴趣的读者自行阅读英文原文。


流量来源

Wanqu.co的主要流量来源是用户直接访问,次要来源是Twitter、Facebook等国外社交媒体,排名第三的搜索引擎流量,其关键词也是“湾区日报”。可见湾区日报的主要流量来源是其在媒体和用户中的知名度。

那湾区日报的“知名度”是从何而来呢?

W在IndieHackers分享了他的很多增长方法,但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有2点:

  1. 用优质的内容,真正创造了价值。
  2. 定期地在社交媒体发布内容。

第一点老生常谈了,这次主要聊一下第二点。

对于技术型或者产品型的创作者来说,市场营销是他们的弱项,而W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弥补。(这个方法可能只适用于“湾区日报”这种有大量内容(文章)的内容产品,不过大家也可以借鉴下。)

W做了一个类似Buffer的系统,可以定时自动从推荐过的具有长期价值的文章中随机挑选一些文章发布到社交媒体(微博、Twitter、Facebook)中。平均每天会有20-30篇文章自动地更新在湾区日报的社交媒体帐号,而这些平台的推荐算法则会为这个“活跃”的帐号推荐流量。

湾区日报现在一共1368期,每期5篇文章,共6840篇文章。每天大量发布也不会经常出现重复内容。但对于内容量不够多的产品来说,这个方法可能不适用。

anyway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除了自己开发实现这种能力外,这些工具你可以考虑:

  1. Buffer(适用于国外社交媒体平台)
  2. 皮皮时光机(适用于微博)
  3. Blog2SocialNextScripts(WordPress插件,适用于定时发布WordPress文章)

作者

W,中国人,到美国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后在旧金山的一家创业公司做软件工程师,于2017年开始自己创业。


讨论

W说自己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是把湾区日报当做一个兼职项目,尽量把湾区日报的维护做成一个很享受的过程,比如他自动化了大部分工作,编辑和发布文章的方式是使用Slack给机器人发指令,内容在各渠道的分发也是自动完成,而且非常热衷小步频繁地提交更新,对文章的评论也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这种“自由散漫”的态度应该就是湾区日报能持续更新5年的原因,特别是在没有可观盈利的前提下。

这让我想到了:高手的战略,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扩展阅读

Growing Through Automation, Social Media, and Experience – IndieHackers
湾区日报是什么
湾区日报是如何运作的
湾区日报停止在微信公众号分发的原因
湾区日报站长W的设备和软件推荐

Categories
内容订阅

每天1个编程面试题:Daily Coding Problem

本篇为「内容创造者」第2篇,若视频无法加载,请查看Bilibili~


产品概况

Daily Coding Problem ,来自顶尖互联网公司的编程面试题。每天邮件通过发送一道题(免费),第二天发送前一天问题的答案(付费)。

截止2018.9,已有22,000人订阅了免费的试题邮件。通过收费的答案邮件,可以获得3,000美元/月的收入(2018.4)。


价值&定位

就像高考真题的价值一样。


流量来源

网站流量11万UV/月(2019.3-2019.5均值)。SEO流量只占25%,且主要关键词为“Daily Coding Problem”,说明搜索用户也是已知该网站,只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网址而已。另外有20%流量来自YouTube,经过简单的搜索发现主要是来自CS Dojo 这个频道。


起源&MVP

大学四年级时,Lawrence跟几个朋友都在准备编程面试,每天他都会在聊天群里发一些练习题,看谁能最快完成。他们找到工作后,都认为那些练习题很有帮助,于是Lawrence就想把它做成一个生意。

Lawrence的产品做过2次简化:

最初他想做一个带社交功能的代码评审平台,而为了快速发布,最开始只是做了一个Mailing list的介绍页面。当时的做法是用户收到试题后可以回复自己的解答,由Lawrence在24小时之内回复反馈。

而目前的产品形态比这个还要简单:1个免费的邮件发试题 + 1个付费的邮件发答案。


运营渠道

免费&付费邮件、网站&博客TwitterLinkedIn


作者

Lawrence Wu,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讨论

作者从简单的“每天几个试题”得到启发,最初却想做一个代码评审平台。想做的太多是很多创业者容易犯的错误,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减法往往是更有效的方法。


扩展阅读

Avoiding Feature Creep and Growing a Profitable Coding Newsletter – IndieHackers
Daily Coding Problem – Product Hunt
Daily Coding Problem keeps you sharp for coding interviews – The American Genius
Show HN: Daily Coding Problem – Get a coding interview problem every day – Hacker News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浏览器中的FTP工具:FireFTP($1,000/月)

本篇是“每天1个黑客案例”系列文章的第37篇,每工作日更新。

产品名称:FireFTP

产品简介:

浏览器中的FTP/SFTP插件,在浏览器中通过FTP/SFTP连接服务器。作为Firefox浏览器插件共13年、总计超过2500万次下载,顶峰时期每天有100万活跃用户使用。

现Firefox官方已停止对FireFTP的支持,因此作者也停止了继续开发和支持的工作(Chrome也不提供这种能力)。如果想要继续使用插件,作者推荐使用Waterfox浏览器。

FireFTP是一个charityware(可以理解为慈善软件),超过50%的收入捐给了慈善机构。作者公布了收入和捐款明细,13年间(截止2017年),FireFTP总计收到$166,896的捐赠款,其中$104,984捐赠给了慈善机构。

发布时间:2004.9

运营渠道:

Firefox插件库FireFTP.netGitHub

流量概况:

FireFTP.net:9,000UV/月(2018.7-2018.9均值),60%流量来自老用户回访,另30%流量来自搜索引擎,主要关键词为“fireftp”,可见搜索用户已经知道FireFTP。

盈利方式:

  • 用户自愿捐赠(donations)

盈利能力:$1,000/月(2004-2017均值)

作者:

Mime Čuvalo(个人网站GitHub),目前(2018.10)在Dropbox工作,还曾在Google、YouTube工作过,自己做过的独立项目除了FireFTP,还有FireSSH等,具体可查看作者的简历

想法&MVP&启动:

FireFTP开发于2004年夏天,当时Firefox还没正式发布,还被叫做Firebird或Phoenix。那时作者刚刚获得波尔州立大学(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计算机科学学位,他说学校很差劲,很多东西他都得自学,所以FireFTP的第一版也很差劲。

FireFTP第一版于2004年9月发布在Mozdev.org(为Mozilla应用和扩展提供主机服务)上,作者还在Slashdot上发了一个帖子,这为FireFTP带来了很多流量和关注。虽然当时FireFTP充满了bug,但人们还是持续地使用它,这很让作者惊讶。

作者持续完善FireFTP,这在当时并不容易:那时他住在萨格勒布(南斯拉夫西北部城市),而且网络是按分钟计费的,下载一个Linux ISO就需要花不少钱,而且当时还没有很好的下载工具,如果下载到一半失败了那就惨了。除此之外,当时Mozilla平台几乎没有任何开发文档,再加上它是用JavaScript开发的,由于JavaScript当时完全不受尊重,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尤其是插件debug工具。

除了最初在Slashdot进行过宣传外,作者再没有做过任何推广。而FireFTP之所以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功,是因为它连续10年一直是Firefox官方推荐的精选插件。作者坦言这起到了很大作用,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他做了一个好的产品 → 官方推荐了它 → 他受到鼓励把产品做得更好 → 官方持续推荐。

至于FireFTP好在哪里,作者认为是它的易用性和简洁的UI设计。相比于Filezilla和其他FTP工具,FireFTP没有那么多用户用不到的按钮,更加简洁好用。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1月,FireFTP发布2个月后,Firefox 1.0正式发布。作者为Firefox的发展感到非常振奋,在这场大潮中贡献自己力量的感觉很棒。毫无疑问,FireFTP的成功也得益于它很早就加入了这场大潮。

14年后的今天,大潮已经落幕。Firefox不再为FireFTP提供支持,终结这场大潮的Chrome也不提供FireFTP所需的能力,作者也停止了继续开发和支持的工作。如果想要继续使用FireFTP,作者推荐使用Waterfox浏览器。

讨论:

FireFTP的故事读起来很享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下原文。故事中充满了早期的“古典互联网”的味道:网络按分钟收费、下载不能断点续传、开源、通过用户自愿捐赠获得收入、超过50%的收入捐献给慈善机构、Slashdot(作者称其为Hacker News 1.0)、Waterfox(水狐浏览器,forked from Firefox,为被Firefox抛弃的legacy extensions提供支持)。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国外的互联网环境,或者是早期的国内互联网环境中,还能找到一些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精神”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天的互联网,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越来越少了。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Supporting a Larger Movement, and Earning Over $1.6k/mo – IndieHackers

查看其他案例,请点击:“每天1个黑客案例”文章目录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Bug跟踪SaaS:BugTower($820/月)

本篇是“每天1个黑客案例”系列文章的第29篇,每工作日更新。

产品名称:BugTower

产品简介:

为开发团队制作的问题跟踪(Issue Tracking)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发布时间:2014

运营渠道:

BugTower.com

流量概况:

不足5000UV/月,40%流量来自老用户回访,30%来自搜索引擎,主要关键词为“simple issue tracker”。

盈利方式:

  • 按月付费的订阅制(有免费试用期)

盈利能力:$820/月(2017.4)。

作者:

Kyle Connors(个人网站),开发者。

想法&MVP&启动:

作者在一家开发机构(应该是外包公司)工作,公司为各种各样的客户开发定制软件。客户中的大部分都不是技术人员,但他们需要深入地参与到软件的测试工作中,验证功能并报告问题。实现双方的沟通有以下几种方式:

  • Email:这对客户来说最简单,但是Email可能会弄丢,而且很难管理。
  • 开发工具:大部分问题跟踪(Issue Tracking)应用都是技术向的,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许多客户都没有时间,也并不愿意去学习使用这样的工具,最后他们还是使用Email来提问题。
  • 电子表格:基本上跟Email是同样的问题。

所以作者准备做一个简单的,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使用的问题跟踪(Issue Tracking)工具。他没有做什么市场调研,仅仅是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个问题,他知道一定有其他人也有同样的问题。

他过去做过很多失败的业余项目,究其原因,有这么几条:

  1. 解决的不是真正的问题。那些点子看起来很酷,所以他直接就着手去做了,直到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人用。
  2. 想做的功能太多。每当看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后,就想要在功能上、设计上都赶上他们。
  3. 想要使用新的技术(语言、框架等),学习和试错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真正开发的时间却很少。
  4. 害怕发布。“还不够好”、“bug太多”、“人们会觉得它没用”,想得太多,最终止步不前。

这次,他知道他已经解决了第1个问题,因为这次是他自己遇到的一个真正的问题。当然这个产品不可能变成一个独角兽,但却确确实实是个痛点。他觉得如果自己能避免之前的那些问题,这次一定能成功:

  1. 他专注于解决最核心的问题:一个可以创建和更新基本信息(标题、描述、严重程度)的工作流。
  2. 使用自己熟悉的技术:Python和Django,服务器用AWS,支付用Stripe。
  3. 发布。不再关心别人怎么想,只专心发布。

因为他还有工作要做,所以只能在周末进行开发,但他觉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开发是一个好处,这让他只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最终,他花了2、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BugTower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发布后,因为要尽快找到用户,所以作者暂时放弃了长期的流量策略,比如SEO。他用Google Adwords投放了搜索引擎广告,每天花费大概15-20美金,这为BugTower带来一些用户,但是对他来说太贵了。另外,他还在一些论坛做了发布。尤其是在Quora,许多人询问有什么“简单的bug跟踪工具”,他就回答BugTower,这为产品带来了许多关注,是BugTower获取新用户的一个稳定的流量来源。

BugTower最初包含了一个过于慷慨的免费套餐,以至于很多用户一直在使用免费版,没有升级的需要。后来他去掉了免费版,因为他需要知道用户是否愿意为BugTower付费,如果不愿意,那就要及时止损。结果证明用户愿意为BugTower付费,2017年3月,BugTower的月利润达到842美金。

有趣的是,他并没有把BugTower拿给公司的客户使用,因为他不想Push这个业余项目。

讨论:

  1. 很多Maker都会“出于自己的需求”去做项目,这个不是说通过自己的需求去发现用户的需求。而是为了表达自己想法、表现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个没有人用的产品,除了“表达”之外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当然对于自己的兴趣,去实现它也无可厚非,既能取悦自己,又能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但是一定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认识到这两种项目的区别,不要把自己的“表达需求”当成用户的“索取需求”。
  2. 还有很多Maker把自己的热情全部投放在“做出产品”的过程中,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并没有太多考虑推广的问题。实现产品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热情,简单地在网上发布后,如果反响不好,也就没什么热情继续了。这种情况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适用于资源匮乏的时代,而在互联网时代,连实物商品都可以在几天之内被快递跨越整个中国地运送,更何况是虚拟产品。
  3. 然而对于个人项目来说,1个人既要实现产品,又要推广产品。这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更困难的是这里面涉及到思维模式的转换。实现产品和推广产品需要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秒钟还在为实现一个功能苦苦思考,下一秒钟又要放下未完成的代码,去考虑如何推广,这种思维模式的不断切换会导致无法深度思考,结果可能使工作流于表面,效果不大。作者建议留出大段的时间(如几天)来专注于某项工作,某段时间只专注实现产品,另一段时间则只专注推广产品。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How I Finally Launched a Side Project and Grew It to $800/mo – IndieHackers

查看其他案例,请点击:“每天1个黑客案例”文章目录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为WordPress付费主题和插件推送更新:Kernl($920/月)

本篇是“每天1个黑客案例”系列文章的第26篇,每工作日更新。

产品名称:Kernl

产品简介:

帮助WordPress付费主题和插件的开发者向他们的用户推送更新。

WordPress资源库中的主题和插件都可以通过WordPress自动推送新版本,而付费主题和插件则需要开发者自行发布新版本,Kernl就是帮助这些开发者解决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5

运营渠道:

Kernl.usKernl.us BlogTwitter

流量概况:

截止2018年10月,累计为279个主题和665个插件进行了1,179,320次更新。

Kernl.us网站流量很小。

盈利方式:

  • 付费订阅模式

盈利能力:$920/月(2018.9)。

作者:

Jack Slingerland(博客Twitter),1998年就开始从事互联网开发工作。

想法&MVP&启动:

2010年,作者在一家营销机构做WordPress工程师,经常需要人工为客户的网站上传主题和插件的新版本,他觉得这实在太麻烦了。当时他曾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因为当时生活上有很多事情,所以就停下了。当时写的代码是后来的Kernl的前身。

2015年,他想找一个业余项目来帮助自己学习些新的技术,他想起了这个点子。当时市场上只有一个产品跟他的想法一样,所以他马上着手开干了。(后来作者觉得他还是太草率了,应该多做一些市场验证,但他当时并不是打算赚钱,只是为了学一些新技术顺便解决这个自己遇到的问题。)

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制作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一共花了4周的时间。他尽力只做最少的功能,专注于为主题和插件推送更新,他认为任何别的功能都会让他分心。

他在Hacker News和reddit的WordPress板块发布了alpha版本,免费,但是他告诉用户Kernl不会永远免费,两者都为他带来了一些注册。除此之外,他花了1个月的时间在Twitter上找到Kernl的目标用户,并不断地和他们交流。他还尝试了Google Adwords,但是转化效果很差。

alpha版本的任务是测试新功能,找bug,获得用户的反馈。当作者觉得对于产品的功能完全满意的时候,他决定开始beta版本,与alpha版本的区别就是不会再加入任何新的功能。beta版本的任务是增加稳定性,测试覆盖范围,并将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beta版向付费版的转化非常直接,作者创建了Stripe帐户,给之前所有的用户15天的免费试用期,不需要选套餐不需要提供信用卡。试用期结束时,有很多用户付费,在第1个月获利150美金。

2018年9月,Kernl的月利润达到920美金。

讨论:

  1. 自己的需求,很可能也是别人的需求,这时,自己就是产品的用户,更能明白需要创造什么样的产品、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 专注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做少,而不是做多,推荐了解混沌大学李善友解读的“第一性原理”。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Shipping Fast and Growing My Side Project to $550/mo – IndieHackers
Continuous Deployment of WordPress Plugins Using Kernl – Re-Cycled Air
Kernl Goes Beta! – Re-Cycled Air
0 to 1 Million: Scaling my side project to 1 million requests a day – Re-Cycled Air

查看其他案例,请点击:“每天1个黑客案例”文章目录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Ruby后台进程框架:Sidekiq($80,000/月)

本篇是“每天1个网赚案例”系列文章的第16篇,每工作日更新。

产品名称:Sidekiq

产品简介:Ruby后台进程框架,包括开源版、专业版和企业版。

发布时间:2012

运营渠道:SidekiqGitHubTwitter

流量概况:

9,000+UV/月(2018.6-2018.8均值),流量一半来自老用户直接访问,一半来自搜索引擎,但关键词为“sidekiq”相关,主要靠口碑传播。

盈利方式:

  • 开源版免费,专业版和企业版需要付费使用。

盈利能力:80,000美元/月(2016.11)

作者:

Mike Perham(博客GitHubTwitter),Java&Ruby软件工程师。

想法&MVP&启动:

2011年,作者发现当时的Ruby后台进程解决方案运行起来都很慢,萌生了自己做一个的想法。而当时他已经做了几年的开源开发者,发现开源软件项目都有共同的命运:

1. 充满热情地开始项目
2. 做出了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免费提供
3. 被提供支持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
4. 热情耗尽后放弃

所以作者一开始就决定要收费,Sidekiq一开始采用LGPL协议,以50美金一个的价格销售商业授权。虽然销售效果很差,但有用户反馈说使用Sidekiq每月可以为他们省下数千美金,这令作者很受鼓舞。

后来作者采用现在的“免费+收费”的模式,最终取得了成功。

Sidekiq的启动得益于作者从2007年就开始的关于Ruby和开源软件项目的博客,所以在Sidekiq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已经有一定的受众群和影响力了。除此之外,软件的质量是Sidekiq成功的关键,作者经常发现有用户使用过专业版后,会在之后很多项目中再次购买。

小黑评论:

  1. “免费+收费”模式是很多项目亲测有效的转化方式,想让用户付费,至少先让用户体验一下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直接让用户付费就像让用户闭着眼睛买东西一样不太靠谱。
  2. 多通过分享预先建立受众群和影响力,也许一开始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但是如果将来你想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不需要从零开始了。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How Charging Money for Pro Features Allowed Me Quit My Job – IndieHackers
Sidekiq – Wikipedia

查看其他案例,请点击:“每天1个网赚案例”文章目录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服务器管理SaaS:Commando.io($2000/月)

本篇是“每天1个网赚案例”系列文章的第12篇。

产品名称:Commando.io

运营渠道:网站GitHubTwitterAngelList

发布时间:2012年

产品简介:

服务器管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Web端的SSH控制台。

通过Commando.io管理服务器,有很多好处:

  • 通过SSH Public Key连接服务器,安全便捷。
  • 服务器分组管理,可对同一组内的所有服务器批量运行某段命令。
  • 支持有版本控制的命令保存,使用时可直接运行,也可定时运行。
  • 支持文件存储管理,可配合命令使用。
  • 支持多用户管理。
  • 支持查看操作记录。
  • 有一些安全性控制。

流量概况:不到5000UV/月(2018.6-2018.8均值),网站已运行6年,这个流量水平说明Commando.io的发展情况并不好。

盈利方式:

  • 付费订阅制

盈利能力:2,000美元/月(2016.8)

作者:Justin Keller(博客TwitterInstagram

小黑评论:

服务器管理确实是一个需求,但以第三方的身份提供这样的服务,拥有对用户服务器的完全权限,不免让用户无法完全信任,这样的产品可能更适合服务器提供方自己来做。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Risking It All to Follow My Dream as a Solo Founder – IndieHackers
Commando.io – Product Hunt

查看其他案例,请点击:“每天1个网赚案例”文章目录

Categories
社区/社群

数字游民的旅居指南:Nomad List($400,000/年)

产品名称:Nomad List

产品简介:

Nomad List是一个众包(Crowdsourced)的城市数据库,通过收集世界上500+城市的生活成本、网络速度、天气、治安等数据,为喜欢边旅行边远程工作的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如: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创业者)寻找下一站的目的地。

网站流量:34万UV/月(2018.5-2018.7均值)

盈利方式:

  • 付费会员,可参与讨论组、论坛、线下活动,获得旅行计划工具和Nomad Card(全世界15+共享工作空间的3天体验券)
  • 以Digital Nomads为目标用户的精准广告
  • 寻找远程工作机会的网站:RemoteOK.io,招聘方需要付费发布招聘信息

盈利能力:400,000美元/年(2016)

作者:

Pieter Levels(TwitterInstagram博客文章),2010年开始在Hacker News潜水,从那时开始学习编程并自己做一些东西。

黑客故事:

Nomad List的想法也是来源于Pieter自己的经历,Pieter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旅行,同时做着各种互联网项目。他经常会遇到跟他一样喜欢边旅行边远程工作的人,有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和创业者。于是他想到对于他们这样的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很需要一个适合他们旅居的城市清单。

为了验证需求,Pieter最初只是制作了一个公开的Google表格(Google Spreadsheet)来收集城市数据,看看会不会有人感兴趣。结果,反馈超出了他的预料,除了为表格填充数据外,人们开始添加其他的字段,例如:安全度、咖啡馆密度、同性恋友好度等…

讨论:

作者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非常简单:一个公开的Google表格。相比于有些创业公司动辄几千万投资,几十人团队开发APP,可以说是非常小清新了。国内也有类似的工具可以使用,如金数据超级表格等。

扩展阅读:
How I got my startup to #1 on both Product Hunt and Hacker News by accident

对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加入“数字游民部落”社群的知识星球:

数字游民部落社群的二维码
数字游民部落社群的二维码
Categories
虚拟产品

数据形式转换工具:Delim.co($150/月)

本篇是“每天1个黑客案例”系列文章的第4篇。

产品名称:Delim.co

产品简介:数据形式转换工具,可以把列表形式的数据(如从Excel表格中复制的一列数据)转换为“逗号分隔”的形式(如用于SQL查询),后迭代为多种形式的相互转换。

网站流量:16万PV/月(2019.4-2019.6均值),新用户获取主要靠SEO,主要关键词“comma separator”。

盈利方式:

  • Google AdSense广告

盈利能力:150美元/月(2016)

作者:Adam Diehm(个人博客TwitterInstagramFacebook),Web开发者、SEO专家、创业者。

与很多作者一样,Adam最初做这个工具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后来他觉得别人可能也有同样的需求,就把它发布到了网上,这就是Delim.co

小黑评论:

这个工具非常简单,解决的需求可能看起来是小事一桩,但如果数据量很大,人工处理还是很麻烦的。作者正是从自己的小需求出发,做出了能获得16万PV/月流量的网站,可见即使是再小的需求,都可能是很多人的痛点。

想要了解更多,请查看:
How I Reliably Generate $150/mo From a Data-Management Tool